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时间:2023-02-05   浏览:1463

第一章  绪论

有史以来,如同食物和居所,服饰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可是,人们往往只从机体的或实用的需要去理解服饰的意义,比如御寒。我们常常忽视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它们必须以某种方式得到满足。

 

一、服饰的意义

在人类活动中,也许没有比选择穿着更鲜明地反映我们的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了。个人的穿着是一种传递一系列复杂信息的“符号语言”,并且也常常是给人以即刻印象的基础。人们习

惯于把讲究服饰看作是女性的嗜好,而男人则以不修边幅的意识自傲。

 

美国文化中的这种成见,正随着男子服饰日趋丰富多彩而逐步改变。早在1955年,密歇根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

 

①《服装在职业中的社会意义》,威廉·福姆和乔戈里·斯通著。密歇根州立学院农业实验站,《技术公报》,1955年6月。

.1.

 

男人们把日常穿着看得相当重要。尤其是白领工人,他们把服装视为掌握熟练技术的象征,特别是在工作场所,能够以此来加深印象或影响他人。报告描述了白领工人非常注意自己的服装给上司留下的印象。对人们也许会以貌取人的蓝领工人并不那么在意,但他们还是意识到,穿着方面的任何偏差都会遭来同伴的奚落。

 

诚然,从那时起,常规已经改变:典型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在也许正穿着蓝衬衫,体力劳动者则穿着白衬衫;但是,服装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下降。最近几年,另一些调查确认了服装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包括各年龄段以及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的各种人。

 

人们还可以把服饰看成是自身的一部分。赫洛克曾经这样描述这种关系:

我们往往象看待自己的身体那样看待服饰,去重要程度使得服饰的价值超过我们所拥有的其他一切财富。作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不管服饰怎样变化,这个我们物质财富中最密切的部分,仍然不可能不和我们联系起来。我们专享由服装唤起的赞美,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自尊心。这确如一位移居美国的波西米亚姑娘说的,她用一句简短的话语表达她的生活哲学:

“归根到底、生活基本上就是穿戴什么服饰。”姑娘的话表达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条,而不论他们是生活在已逝去的年代还是现代化的20世纪。

这样,基于早期一些解释服饰行为的文献中的一致性观点,

①《服装心理学》,伊利莎白·赫洛克著,纽约罗纳德出版公司1929年版。

.2.

以及迄今所作研究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服饰对于个体来说是至关心理和社会的重要象征。因此,服饰具有向他人传达个人社会地位,职业,角色,自信心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等印象的功能。

 

此外,个人或家庭在若干年间满足服饰需要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这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服饰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服饰行为受同样几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的、经济的和心理的——当然它们也影响人类活动的其他方面。即使服饰行为被看作是一种随机的无目的现象;当它们在服饰流行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相当有规则的模式。时装不但遵循由兴起,经过流行,到达极盛而最终衰退这样一条不可逆的发展路线,而且在某种程发上还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相伴而行。

 

在一项关于1788年-1936年服装式样的详细研究中,人类学家克虏伯注意到头45年的服装设计在式样上有相当剧烈的变化,他把这个激变期归因于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的紧张局势。第二段时期从互1835年到1905年,服装式样相对稳定,这平静的70年正好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和平统治期以及同时的工业发展相吻合。紧接着的是第二个动荡时期,这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益加剧的纷争中找到动因。

 

克虏伯在较早的分析中提供了以下的观察资料,他将长时期的时装的变化与艺术风格的演变进行比较:

在绘画领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各派的持续时间并不比西方服装领域的某些倾向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由各流派的影响

①《时尚与文明》,克虏伯著,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3.

导致绘画艺术风格变化的程度也不如服装的影响来得大。1815年、1865年和1915年西方服装在总体形式和效果上的差异差不多等同于1790年古典派油画与1840年浪漫派作品,以及1890年印象派和1940年超现实主义作品在风格上存在的差异。主要的差别是由于人们习惯把绘画和艺术展览看作是严肃而高雅的,而把服饰和时装展览贬视为轻浮的。事实上这两类现象有着非常相像的行为表现,因此,我们有理由假设:它们的作用程序是相同的。人们据此甚至可以怀疑对画家的工作给予更正式或更公开的尊敬是否合理。在我们所处的文明世界里,大概每出现10个在绘画风格上真正实施变革的人,对应着就有1000个参与服式变更的人。这些人一旦因为贫困或者“反奢侈法”禁止他们顺应变化,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安。

 

于是,我们把服饰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涉及个人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深深根植于特定时代文化模式中的社会活功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服饰的多学科探讨

综观关于服饰的文献,人们会了解存在相当多的观点解释服饰行为的内在含义。50多年来,在构成服饰研究领域的全部课题中有着令人激动的进展。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边在检验早期产生的各种理论,一边也在协同研究大家一致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现今的服饰研究根植于

①  《人类学》,克虏伯著,纽约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8年版。

. 4.

众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十分自然了。

 

人类学:即使是为了获得关于服装和装饰品意义的有限的知识,我们也必须发掘人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穿着衣服的各种理论。人类学家对原始社会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向我们提供

了大量关于衣着动机的知识。例如,人类学的研究使我们借以概括,衣着用来遮羞是一种由文化决定,个体习得的功能,而并非人类本能的表现。人们遮掩或装饰自己的身体有多种理由:“其中首要的是为了作为身份证明(社会地位象征性的展示),抵御险恶的气候,真正的或想象的自我美化或炫耀,以及神秘的宗教需要。”

 

历史学: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使我们有可能克服时间障碍、通过追溯文化和社会的渊源,去解释当前的服饰现象。当代的服饰风格不是我们现在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创造,而是进化的产物。至于将来的服饰发展成什么样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所能提供的事件和影响。显然,历史地看待相当长时期内反复出现的规律和波动,使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社会变革对服式的大致作用。

 

心理学: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反映。心理学是涉及有机体对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作出反应的科学。它集中表现在知觉、动机、学习等基本方面。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在许多方面服饰既是一种刺激,又是一种反应。人们用不同方式知觉服饰刺激,并且按照长时间学习衣着所建立起来的观念来理解它的意义。此外,服饰是一种可触摸,可观察的现象,这种现象对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是重要的,它是内隐需要和愿望的表征,分析服饰有助

①《人类学:人类的研究》,亚当森.霍贝尔著,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66年版。

 

                                                                           .5.

于洞察大量潜在的心理过程。

 

社会学:社会学家采用群体的概念论述人类行为。他们着眼于源自社会的人类活动规则,而不是个体独特的行为。通过服装样式的兴衰,诸如已见的服式标准化情势,显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倾向——与群体期望相符的共享的习惯和理想。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角色和地位的观念构成的。在这方面,服饰是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的标志,穿戴者因此获得认可、赞许和鉴别。

 

艺术:艺术通常归入人文学科,而不被当作一门科学,然而,艺术对于广泛的服饰研究却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美和装饰的普遍追求。美的标准随着强有力的文化变迁而变化,然而服饰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要能提供知觉上欢愉的刺激,都是人类美感经验的组成部分。人类在穿着上的修饰性潜能是一种艺术冲动和自我表现的重要的渲泄,也是感觉上获得满足的巨大源泉。服饰还可以被看作是捕捉并反映以特定社会条件为基础的艺术活动的精神现象。

 

物理学:与生物性生存相关的基本驱力相比,通过衣着和修饰表现求美冲动或许是第二位的。服饰行为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缓冲器,它使人能够抵御气候、感染、损伤等有害的自然条件。为了在纯物理的意义上最有效地利用服饰,人们必须理解热交换的基本原理,并且具备关于纤维、质地和服装的物理性质的附加知识。

 

生理学:环境影响身体,有机体的生理适应性有不断变换保护性服装的需要;反之,机体有

了覆盖就能减轻摄入热量的需要,同时也影响其它生理过程。

 

解剖学:防御需要与舒适意愿有着紧密联系,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及其机能是功能性设计舒适、合体、便利服装的基础。

.6.

 

经济学:同个体和家庭联系起来,人们就容易认识到服饰的经济意义。从总体来看,在美国,经济意义最大的影响还在于纺织业和服装业的成就对经济产生的巨大动力以及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研究服饰,我们能够窥见消费需求、购买力、市场供应等因素;结合纺织和服饰制品在个体、家庭、地区、国内、国际等全方位水平的状况,还能认识生产、分配及消费的过程。

 

注:这是个图表

管理学的

 

对综合性理论的需求:服饰是一系列复杂动机的产物,这一点越来越清楚。所有这些动机都以不同的物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条件为基础而相互依存。因此,有必要形成一门综合理论,                                                                      .7.

 

以利于对服饰的需求和实践进行客观而又满意的分析,这就是本书的计划要旨。

计划:第一部分,服饰和文化,以服饰在人类学和历史学中的起源,并联系技术、民俗、道德、习惯、法律以及价值观的发展讨论服饰。第二部分涉及穿着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包括服饰同自我意识,同个性、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表现,以及同群体期望和常规性社会模式的联系。第三部分,美学和服饰,结合艺术与哲学的原理,把服饰分析为审美的知觉、表现和经验的媒介,因而服饰与其它艺术领域的运动是平行的关系。第四和第五部分强调服饰的生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本书的最后部分试图帮助读者将他们的知识综合成适用的价值模式(每个人的这种模式决不可能完全相同)。帮助读者检验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组织有效避免矛盾冲突的服饰资源管理体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多学科的观点探讨服饰决策问题可以避免片面研究服饰所导致的价值扭曲。

 

三、服饰行为分析

在任何研究领域,科学探索都有赖于观察和经验的组织状态。观察服饰行为,首先得识别个体与群体活动的模式中具有共性、并且有规律地反复显现的那些因素。其次,我们力图通过描述环境中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服饰的模式化过程。显然,绝大多数人所效仿的,在许多连续的环境中不断重复的那些模式,提供了一种水平相当高的预示。

 

客观性是科学分析的第一要义。遵循客观性原则研究服饰行为也许比研究其他领域的课题更加困难,因为服饰行为中掺和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每个人都怀有自己的一套先入之见,潜在

.8.

 

地造成偏见和曲解。观察者的主观意愿常常左右观察过程或结论,观察中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期待看到或寻找的东西。为了控制这类偏差,我们应当建立一套用于检验假设和理论的系统方法,将知识成果纳入相应的结构。为了从适当的角度出发看待目前的研究、懂得这种“结构过程”是必要的。

 

掌握一定的基本概念是研究服饰行为的首要步骤。我们所说的概念是指具有抽象含义的词汇或描述性术语。本书中最基

注:下面是图

.9.

图1-2  我们认为人体装饰包括所有人的外表形态的修饰,例如纹身、置疤、发型、蓄须、扯毛、戳耳孔以及其它整形外科手术。(a)纹身艺术一度是男子的标志,后来流行为其他时髦的应用。图中这位年轻女子的胸脯上镂刺着一朵永久性的彩色图案。(b)划痕和(c)人体改形在诸多文化中是身份地位的表示。(d)剃须与(e)理发或蓄须一样是常见的修饰。(f)修剪或梳整发型是世界上所有文化形态中最基本的一种体现人的身份的方式。(g)有史以来,妇女的发式是最受关注的修饰之一。(h)这个马赛(东非游牧民族)姑娘的耳朵穿扎着金属线,颈部套着串珠肌筋圈。(i)画身是一种非永久性装饰形式。(j)现代化妆。

 

本的术语是服饰一词,这是一个泛指任何适合作为身体覆盖物的抽象名词。然而有许多穿着根本不是用来覆盖身体,而是为引起人们对身体的注意。因此,在本书中服饰或穿着的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人体的装饰或人的外表形态的修饰物,它们包括纹身、置疤、发型、蓄须、使用化妆品等等方面。

 

与服饰概念有关的词语还有时尚、生活方式、渗透、比例、趣味和其他构筑这个领域的“砖块”。一旦理解了这些词语,在解释这些概念如何相互作用的陈述中,概念便能够相互联系起来。根据命题水平,这类陈述亦可叫做假设、定理、公式、原理或法则。

.10.

 

建立一套有机结合,具有逻辑联系的命题,也就是常说的理论,是本书最根本的目的。我们认为,理论即是解释原则或公式中相互关系的一般总结性表述。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将它叫作概念框架。然而,理论的目的是将观念或思想组织成统一的系统,使偏狭的或特殊的观察上升到更为广泛和普遍的理性运用高度。

 

本书各章节就是为了强调这种结构而安排的。每部分开头都介绍一些与主题有关的现存理论,接下来便是一些特殊例子,用以(1)支持这些理论; (2)确认那些普遍的或相同的成份,它们能使人们归纳出更为抽象的观念。凡是经验资料有用的地方,我们都引用了有关的研究,并作了概括性陈述,这是试图将每章节中广泛的观察抽象成关键的思想。最后,每部分后面的小结都是将现象与术语结合起来的表述,基本上是对理论的复述。

 

任何研究领域都必须建立在可接受的理论基础上,尽管许多理论多年来并未成为科学测量的对象。服饰本身的能动性本质迫使我们从不断变迁的社会和技术条件的角度出发,重新考察旧有的服饰理论。然而理论是分析服饰行为的基础,因为理论不仅使我们能够从个人的生活中,而且能够从作为整体的社会中预测特定服饰选择的可能结果。于是,置身于一系列特定情景中的文明人就会做出满足其个人需要的服饰决策,并将他所寻求的,在服饰中所承载的意象转达给他人,同时,也引起群体中其他人的最大兴趣。

 

服饰或许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建议,往往受到那些害怕被暗示操纵的人的责难。在他们看来,象运用策略似地选择穿着是有意地削弱人的自然本质。然而,无计划地利用我们的资源无异于是期望在一系列愉快的偶发事件中会取得最佳效果。选择服饰的决策目标应当是稳妥的,就象哈特曼描绘的,最佳价值

                                                                        .11.

 

模式是能够带来最大好处的选择。他的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服饰功能有意识的观察和评价,一是对服饰价值的要求。人们选择服饰既注重外观价值又注重舒适价值,可是当选择是二择一时,就必然依据掌握知识的程度,作出价值的排列次序以决定最后选择。

①  《服饰:个人间题和社会争端》,乔治.哈特曼著,《家政学杂志》第41期,1949年6月。

.12.

第一章  绪论

有史以来,如同食物和居所,服饰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可是,人们往往只从机体的或实用的需要去理解服饰的意义,比如御寒。我们常常忽视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它们必须以某种方式得到满足。

 

一、服饰的意义

在人类活动中,也许没有比选择穿着更鲜明地反映我们的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了。个人的穿着是一种传递一系列复杂信息的“符号语言”,并且也常常是给人以即刻印象的基础。人们习

惯于把讲究服饰看作是女性的嗜好,而男人则以不修边幅的意识自傲。

 

美国文化中的这种成见,正随着男子服饰日趋丰富多彩而逐步改变。早在1955年,密歇根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

 

①《服装在职业中的社会意义》,威廉·福姆和乔戈里·斯通著。密歇根州立学院农业实验站,《技术公报》,1955年6月。

.1.

 

男人们把日常穿着看得相当重要。尤其是白领工人,他们把服装视为掌握熟练技术的象征,特别是在工作场所,能够以此来加深印象或影响他人。报告描述了白领工人非常注意自己的服装给上司留下的印象。对人们也许会以貌取人的蓝领工人并不那么在意,但他们还是意识到,穿着方面的任何偏差都会遭来同伴的奚落。

 

诚然,从那时起,常规已经改变:典型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在也许正穿着蓝衬衫,体力劳动者则穿着白衬衫;但是,服装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下降。最近几年,另一些调查确认了服装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包括各年龄段以及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的各种人。

 

人们还可以把服饰看成是自身的一部分。赫洛克曾经这样描述这种关系:

我们往往象看待自己的身体那样看待服饰,去重要程度使得服饰的价值超过我们所拥有的其他一切财富。作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不管服饰怎样变化,这个我们物质财富中最密切的部分,仍然不可能不和我们联系起来。我们专享由服装唤起的赞美,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自尊心。这确如一位移居美国的波西米亚姑娘说的,她用一句简短的话语表达她的生活哲学:

“归根到底、生活基本上就是穿戴什么服饰。”姑娘的话表达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条,而不论他们是生活在已逝去的年代还是现代化的20世纪。

这样,基于早期一些解释服饰行为的文献中的一致性观点,

①《服装心理学》,伊利莎白·赫洛克著,纽约罗纳德出版公司1929年版。

.2.

以及迄今所作研究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服饰对于个体来说是至关心理和社会的重要象征。因此,服饰具有向他人传达个人社会地位,职业,角色,自信心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等印象的功能。

 

此外,个人或家庭在若干年间满足服饰需要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这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服饰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服饰行为受同样几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的、经济的和心理的——当然它们也影响人类活动的其他方面。即使服饰行为被看作是一种随机的无目的现象;当它们在服饰流行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相当有规则的模式。时装不但遵循由兴起,经过流行,到达极盛而最终衰退这样一条不可逆的发展路线,而且在某种程发上还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相伴而行。

 

在一项关于1788年-1936年服装式样的详细研究中,人类学家克虏伯注意到头45年的服装设计在式样上有相当剧烈的变化,他把这个激变期归因于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的紧张局势。第二段时期从互1835年到1905年,服装式样相对稳定,这平静的70年正好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和平统治期以及同时的工业发展相吻合。紧接着的是第二个动荡时期,这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益加剧的纷争中找到动因。

 

克虏伯在较早的分析中提供了以下的观察资料,他将长时期的时装的变化与艺术风格的演变进行比较:

在绘画领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各派的持续时间并不比西方服装领域的某些倾向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由各流派的影响

①《时尚与文明》,克虏伯著,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3.

导致绘画艺术风格变化的程度也不如服装的影响来得大。1815年、1865年和1915年西方服装在总体形式和效果上的差异差不多等同于1790年古典派油画与1840年浪漫派作品,以及1890年印象派和1940年超现实主义作品在风格上存在的差异。主要的差别是由于人们习惯把绘画和艺术展览看作是严肃而高雅的,而把服饰和时装展览贬视为轻浮的。事实上这两类现象有着非常相像的行为表现,因此,我们有理由假设:它们的作用程序是相同的。人们据此甚至可以怀疑对画家的工作给予更正式或更公开的尊敬是否合理。在我们所处的文明世界里,大概每出现10个在绘画风格上真正实施变革的人,对应着就有1000个参与服式变更的人。这些人一旦因为贫困或者“反奢侈法”禁止他们顺应变化,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安。

 

于是,我们把服饰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涉及个人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深深根植于特定时代文化模式中的社会活功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服饰的多学科探讨

综观关于服饰的文献,人们会了解存在相当多的观点解释服饰行为的内在含义。50多年来,在构成服饰研究领域的全部课题中有着令人激动的进展。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边在检验早期产生的各种理论,一边也在协同研究大家一致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现今的服饰研究根植于

①  《人类学》,克虏伯著,纽约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8年版。

. 4.

众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十分自然了。

 

人类学:即使是为了获得关于服装和装饰品意义的有限的知识,我们也必须发掘人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穿着衣服的各种理论。人类学家对原始社会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向我们提供

了大量关于衣着动机的知识。例如,人类学的研究使我们借以概括,衣着用来遮羞是一种由文化决定,个体习得的功能,而并非人类本能的表现。人们遮掩或装饰自己的身体有多种理由:“其中首要的是为了作为身份证明(社会地位象征性的展示),抵御险恶的气候,真正的或想象的自我美化或炫耀,以及神秘的宗教需要。”

 

历史学: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使我们有可能克服时间障碍、通过追溯文化和社会的渊源,去解释当前的服饰现象。当代的服饰风格不是我们现在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创造,而是进化的产物。至于将来的服饰发展成什么样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所能提供的事件和影响。显然,历史地看待相当长时期内反复出现的规律和波动,使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社会变革对服式的大致作用。

 

心理学: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反映。心理学是涉及有机体对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作出反应的科学。它集中表现在知觉、动机、学习等基本方面。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在许多方面服饰既是一种刺激,又是一种反应。人们用不同方式知觉服饰刺激,并且按照长时间学习衣着所建立起来的观念来理解它的意义。此外,服饰是一种可触摸,可观察的现象,这种现象对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是重要的,它是内隐需要和愿望的表征,分析服饰有助

①《人类学:人类的研究》,亚当森.霍贝尔著,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66年版。

 

                                                                           .5.

于洞察大量潜在的心理过程。

 

社会学:社会学家采用群体的概念论述人类行为。他们着眼于源自社会的人类活动规则,而不是个体独特的行为。通过服装样式的兴衰,诸如已见的服式标准化情势,显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倾向——与群体期望相符的共享的习惯和理想。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角色和地位的观念构成的。在这方面,服饰是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的标志,穿戴者因此获得认可、赞许和鉴别。

 

艺术:艺术通常归入人文学科,而不被当作一门科学,然而,艺术对于广泛的服饰研究却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美和装饰的普遍追求。美的标准随着强有力的文化变迁而变化,然而服饰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要能提供知觉上欢愉的刺激,都是人类美感经验的组成部分。人类在穿着上的修饰性潜能是一种艺术冲动和自我表现的重要的渲泄,也是感觉上获得满足的巨大源泉。服饰还可以被看作是捕捉并反映以特定社会条件为基础的艺术活动的精神现象。

 

物理学:与生物性生存相关的基本驱力相比,通过衣着和修饰表现求美冲动或许是第二位的。服饰行为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缓冲器,它使人能够抵御气候、感染、损伤等有害的自然条件。为了在纯物理的意义上最有效地利用服饰,人们必须理解热交换的基本原理,并且具备关于纤维、质地和服装的物理性质的附加知识。

 

生理学:环境影响身体,有机体的生理适应性有不断变换保护性服装的需要;反之,机体有

了覆盖就能减轻摄入热量的需要,同时也影响其它生理过程。

 

解剖学:防御需要与舒适意愿有着紧密联系,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及其机能是功能性设计舒适、合体、便利服装的基础。

.6.

 

经济学:同个体和家庭联系起来,人们就容易认识到服饰的经济意义。从总体来看,在美国,经济意义最大的影响还在于纺织业和服装业的成就对经济产生的巨大动力以及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研究服饰,我们能够窥见消费需求、购买力、市场供应等因素;结合纺织和服饰制品在个体、家庭、地区、国内、国际等全方位水平的状况,还能认识生产、分配及消费的过程。

 

注:这是个图表

管理学的

 

对综合性理论的需求:服饰是一系列复杂动机的产物,这一点越来越清楚。所有这些动机都以不同的物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条件为基础而相互依存。因此,有必要形成一门综合理论,                                                                      .7.

 

以利于对服饰的需求和实践进行客观而又满意的分析,这就是本书的计划要旨。

计划:第一部分,服饰和文化,以服饰在人类学和历史学中的起源,并联系技术、民俗、道德、习惯、法律以及价值观的发展讨论服饰。第二部分涉及穿着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包括服饰同自我意识,同个性、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表现,以及同群体期望和常规性社会模式的联系。第三部分,美学和服饰,结合艺术与哲学的原理,把服饰分析为审美的知觉、表现和经验的媒介,因而服饰与其它艺术领域的运动是平行的关系。第四和第五部分强调服饰的生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本书的最后部分试图帮助读者将他们的知识综合成适用的价值模式(每个人的这种模式决不可能完全相同)。帮助读者检验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组织有效避免矛盾冲突的服饰资源管理体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多学科的观点探讨服饰决策问题可以避免片面研究服饰所导致的价值扭曲。

 

三、服饰行为分析

在任何研究领域,科学探索都有赖于观察和经验的组织状态。观察服饰行为,首先得识别个体与群体活动的模式中具有共性、并且有规律地反复显现的那些因素。其次,我们力图通过描述环境中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服饰的模式化过程。显然,绝大多数人所效仿的,在许多连续的环境中不断重复的那些模式,提供了一种水平相当高的预示。

 

客观性是科学分析的第一要义。遵循客观性原则研究服饰行为也许比研究其他领域的课题更加困难,因为服饰行为中掺和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每个人都怀有自己的一套先入之见,潜在

.8.

 

地造成偏见和曲解。观察者的主观意愿常常左右观察过程或结论,观察中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期待看到或寻找的东西。为了控制这类偏差,我们应当建立一套用于检验假设和理论的系统方法,将知识成果纳入相应的结构。为了从适当的角度出发看待目前的研究、懂得这种“结构过程”是必要的。

 

掌握一定的基本概念是研究服饰行为的首要步骤。我们所说的概念是指具有抽象含义的词汇或描述性术语。本书中最基

注:下面是图

.9.

图1-2  我们认为人体装饰包括所有人的外表形态的修饰,例如纹身、置疤、发型、蓄须、扯毛、戳耳孔以及其它整形外科手术。(a)纹身艺术一度是男子的标志,后来流行为其他时髦的应用。图中这位年轻女子的胸脯上镂刺着一朵永久性的彩色图案。(b)划痕和(c)人体改形在诸多文化中是身份地位的表示。(d)剃须与(e)理发或蓄须一样是常见的修饰。(f)修剪或梳整发型是世界上所有文化形态中最基本的一种体现人的身份的方式。(g)有史以来,妇女的发式是最受关注的修饰之一。(h)这个马赛(东非游牧民族)姑娘的耳朵穿扎着金属线,颈部套着串珠肌筋圈。(i)画身是一种非永久性装饰形式。(j)现代化妆。

 

本的术语是服饰一词,这是一个泛指任何适合作为身体覆盖物的抽象名词。然而有许多穿着根本不是用来覆盖身体,而是为引起人们对身体的注意。因此,在本书中服饰或穿着的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人体的装饰或人的外表形态的修饰物,它们包括纹身、置疤、发型、蓄须、使用化妆品等等方面。

 

与服饰概念有关的词语还有时尚、生活方式、渗透、比例、趣味和其他构筑这个领域的“砖块”。一旦理解了这些词语,在解释这些概念如何相互作用的陈述中,概念便能够相互联系起来。根据命题水平,这类陈述亦可叫做假设、定理、公式、原理或法则。

.10.

 

建立一套有机结合,具有逻辑联系的命题,也就是常说的理论,是本书最根本的目的。我们认为,理论即是解释原则或公式中相互关系的一般总结性表述。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将它叫作概念框架。然而,理论的目的是将观念或思想组织成统一的系统,使偏狭的或特殊的观察上升到更为广泛和普遍的理性运用高度。

 

本书各章节就是为了强调这种结构而安排的。每部分开头都介绍一些与主题有关的现存理论,接下来便是一些特殊例子,用以(1)支持这些理论; (2)确认那些普遍的或相同的成份,它们能使人们归纳出更为抽象的观念。凡是经验资料有用的地方,我们都引用了有关的研究,并作了概括性陈述,这是试图将每章节中广泛的观察抽象成关键的思想。最后,每部分后面的小结都是将现象与术语结合起来的表述,基本上是对理论的复述。

 

任何研究领域都必须建立在可接受的理论基础上,尽管许多理论多年来并未成为科学测量的对象。服饰本身的能动性本质迫使我们从不断变迁的社会和技术条件的角度出发,重新考察旧有的服饰理论。然而理论是分析服饰行为的基础,因为理论不仅使我们能够从个人的生活中,而且能够从作为整体的社会中预测特定服饰选择的可能结果。于是,置身于一系列特定情景中的文明人就会做出满足其个人需要的服饰决策,并将他所寻求的,在服饰中所承载的意象转达给他人,同时,也引起群体中其他人的最大兴趣。

 

服饰或许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建议,往往受到那些害怕被暗示操纵的人的责难。在他们看来,象运用策略似地选择穿着是有意地削弱人的自然本质。然而,无计划地利用我们的资源无异于是期望在一系列愉快的偶发事件中会取得最佳效果。选择服饰的决策目标应当是稳妥的,就象哈特曼描绘的,最佳价值

                                                                        .11.

 

模式是能够带来最大好处的选择。他的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服饰功能有意识的观察和评价,一是对服饰价值的要求。人们选择服饰既注重外观价值又注重舒适价值,可是当选择是二择一时,就必然依据掌握知识的程度,作出价值的排列次序以决定最后选择。

①  《服饰:个人间题和社会争端》,乔治.哈特曼著,《家政学杂志》第41期,1949年6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