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中华远古文明史之三十四(源自网络)
中华远古文明史之三十四(源自网络)
时间:2023-07-10   浏览:641

伏羲、神农、黄帝:中华远古时期“三大皇朝”的兴衰更替

 

一天社

北京创始人,历史领域创作者,内容评审官,活力创作者

关注

 

所属专栏:

中华远古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是“神话传说”

 

夏朝之前“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古籍中有一些简略而散乱的记载,笔者根据古籍记载和现代考古,加以合理梳理推断,整理出伏羲、神农、黄帝三个王朝的兴衰过程,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更新证据和见解补充进来,逐步完善中华远古文明史。

 

“三皇”时期处于夏朝之前,也就是距今4000多年以前;由于历史极其久远,许多记载已经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古代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说,指的是远古时期比较著名的历史典籍,其中的《三坟》就被认为是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之书”。这说明“三皇”的史籍不是没有,而是至少在周朝时,人们还能看到关于“三皇五帝”的史籍资料,但遗憾的是到现在已经失传两千多年了。

 

如果撇开西方人对中华远古历史的否定和臭名昭著的“疑古派”的遗毒,我们不难从古代典籍记载中梳理出“三皇五帝”的发展脉络。关于“五帝”,司马迁的《史记》、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等都有明确的记载和详细的世系传承,由于甲骨文已经证明了他们所记载的商朝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关于“五帝”的记载也是客观准确的。

 

关于“三皇”时期,由于司马迁认为历史过于久远难以梳理而没有单独列述,但司马迁并没有否定燧人、伏羲、神农的真实存在,并且在近代之前也少有人质疑“三皇”的真实性。虽然皇甫谧、司马贞等关于“三皇”的记载颇有争议之处,但我们可以对其记载的“三皇”事迹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讨论,而不能因此而否定“三皇”的存在;就如我们可以讨论古籍中关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而不能否定孔子曾经周游列国,更不能否定孔子的存在;就如我们可以讨论大禹治水的区域、方法,但不能否定大禹治水,更不能否定大禹的存在。

 

“三皇五帝”名称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目前所存的资料来看,在秦朝之后才逐渐形成。例如,《礼记》、《吕氏春秋》等将伏羲、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称之为“五帝”,也就是说当时可能还没有形成“三皇”之说。司马迁编撰《史记》时应该已经有了“三皇”,但当时所认为的“三皇”可能并不包括黄帝,否则司马迁应该不会将黄帝列为“五帝”之一。

 

“三皇”之说有许多种,认可度最高的是“燧人、伏羲、神农”和“伏羲、神农、黄帝”两种观点。从现代考古来看,这两种观点都符合远古时期的社会发展,但笔者更认可“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虽然笔者不将燧人氏列为“三皇”之首,但我们要讲述“三皇”的历史却避不开燧人氏。

 

从考古文化断代来看,燧人氏时代应开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由穴居时代进入村居时代,正在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转化,当时燧人氏因为发明钻木取火而“王”天下。燧人氏去世之后,先后有帝王以承袭燧人氏帝号“王天下”,据古籍记载燧人氏政权传承百余代、数千年之久。燧人氏时代,人类文明有了很大进步,文字、彩陶、音乐、舞蹈、酿酒、蚕丝、农具、养殖等先后被发明出来,并且逐步形成了原始宗教、祭祀礼制、婚恋制度等原始的社会管理制度。

 

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原始的燧人氏政权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早已衰落,各地区出现了许多雄霸一方各自为政的氏族部落政权,他们之间你攻我伐相互征战,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实力更加强大的氏族部落联盟,相对应地相互之间的战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人民陷入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的境地。

 

这时候,顺天应人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就是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伏羲聪明睿智,是中华文化第一位集大成者,他画八卦作《易经》,不但开启东方文明的大道之源,也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哲学体系;他率领族人挺近关中、东出潼关,历经七十二战统一中原定都宛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他以龙为图腾,以龙命名百官,率领万民筑土为城,分封百官划地而治,定制度作书契,掀起了中华远古时期席卷大江南北的艺术浪潮,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将中华民族带入了文明时代。根据古籍记载推算,伏羲即位于公元前4852年;伏羲去世后,女娲氏、大庭氏、中央氏、栗陆氏等先后承袭伏羲帝号称王天下,共传承十七世1505年。

 

伏羲时代中后期,中华社会已经进入城市文明时代,庞大的都城出现于华夏大地的各个区域。随着伏羲政权的衰落,神农氏崛起于江汉地区,逐步统一了长江中游的各个政权,然后挥师北上打败了伏羲皇朝最后一位帝王无怀氏,登上天子之位被尊为“炎帝”,定都宛丘;因为宛丘为伏羲旧都而更名为陈,后迁都山东曲阜。神农氏炎帝去世之后,其子孙炎帝魁、炎帝承、炎帝明等先后继承帝王之位,共传承9世650年,至最后一代帝王炎帝榆罔时被黄帝所取代。

 

神农氏末期,炎帝榆岗势力衰弱,诸侯割据而不能征伐,蚩尤作乱而平息,甚至还被蚩尤赶出了都城。黄帝富国强兵主持正义,天下诸侯多有归附;他先后打败榆岗、诛杀蚩尤,历经五十二战征服天下诸侯,最后合符釜山铸鼎中原,于公元前2697年取代炎帝榆岗成为新的天子。黄帝去世后,其子少昊继承帝王之位,其后传承了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大禹等数代帝王,共传承了627年,于公元前2070年被大禹之子夏启所建立的夏朝所取代。其中,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是众多“五帝”之说中认可度最高的一种。

 

“三皇”被称之为“皇”,那么我们应该可以称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为“皇朝”:伏羲皇朝、炎帝皇朝和黄帝皇朝。从距今7000年左右伏羲皇朝建立,到距今4000多年前黄帝皇朝被夏王朝所取代,“三皇”政权统治中原传承了近3000年之久,是中国远古历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伏羲、神农、黄帝:中华远古时期“三大皇朝”的兴衰更替

 

一天社

北京创始人,历史领域创作者,内容评审官,活力创作者

关注

 

所属专栏:

中华远古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是“神话传说”

 

夏朝之前“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古籍中有一些简略而散乱的记载,笔者根据古籍记载和现代考古,加以合理梳理推断,整理出伏羲、神农、黄帝三个王朝的兴衰过程,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更新证据和见解补充进来,逐步完善中华远古文明史。

 

“三皇”时期处于夏朝之前,也就是距今4000多年以前;由于历史极其久远,许多记载已经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古代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说,指的是远古时期比较著名的历史典籍,其中的《三坟》就被认为是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之书”。这说明“三皇”的史籍不是没有,而是至少在周朝时,人们还能看到关于“三皇五帝”的史籍资料,但遗憾的是到现在已经失传两千多年了。

 

如果撇开西方人对中华远古历史的否定和臭名昭著的“疑古派”的遗毒,我们不难从古代典籍记载中梳理出“三皇五帝”的发展脉络。关于“五帝”,司马迁的《史记》、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等都有明确的记载和详细的世系传承,由于甲骨文已经证明了他们所记载的商朝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关于“五帝”的记载也是客观准确的。

 

关于“三皇”时期,由于司马迁认为历史过于久远难以梳理而没有单独列述,但司马迁并没有否定燧人、伏羲、神农的真实存在,并且在近代之前也少有人质疑“三皇”的真实性。虽然皇甫谧、司马贞等关于“三皇”的记载颇有争议之处,但我们可以对其记载的“三皇”事迹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讨论,而不能因此而否定“三皇”的存在;就如我们可以讨论古籍中关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而不能否定孔子曾经周游列国,更不能否定孔子的存在;就如我们可以讨论大禹治水的区域、方法,但不能否定大禹治水,更不能否定大禹的存在。

 

“三皇五帝”名称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目前所存的资料来看,在秦朝之后才逐渐形成。例如,《礼记》、《吕氏春秋》等将伏羲、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称之为“五帝”,也就是说当时可能还没有形成“三皇”之说。司马迁编撰《史记》时应该已经有了“三皇”,但当时所认为的“三皇”可能并不包括黄帝,否则司马迁应该不会将黄帝列为“五帝”之一。

 

“三皇”之说有许多种,认可度最高的是“燧人、伏羲、神农”和“伏羲、神农、黄帝”两种观点。从现代考古来看,这两种观点都符合远古时期的社会发展,但笔者更认可“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虽然笔者不将燧人氏列为“三皇”之首,但我们要讲述“三皇”的历史却避不开燧人氏。

 

从考古文化断代来看,燧人氏时代应开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由穴居时代进入村居时代,正在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转化,当时燧人氏因为发明钻木取火而“王”天下。燧人氏去世之后,先后有帝王以承袭燧人氏帝号“王天下”,据古籍记载燧人氏政权传承百余代、数千年之久。燧人氏时代,人类文明有了很大进步,文字、彩陶、音乐、舞蹈、酿酒、蚕丝、农具、养殖等先后被发明出来,并且逐步形成了原始宗教、祭祀礼制、婚恋制度等原始的社会管理制度。

 

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原始的燧人氏政权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早已衰落,各地区出现了许多雄霸一方各自为政的氏族部落政权,他们之间你攻我伐相互征战,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实力更加强大的氏族部落联盟,相对应地相互之间的战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人民陷入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的境地。

 

这时候,顺天应人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就是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伏羲聪明睿智,是中华文化第一位集大成者,他画八卦作《易经》,不但开启东方文明的大道之源,也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哲学体系;他率领族人挺近关中、东出潼关,历经七十二战统一中原定都宛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他以龙为图腾,以龙命名百官,率领万民筑土为城,分封百官划地而治,定制度作书契,掀起了中华远古时期席卷大江南北的艺术浪潮,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将中华民族带入了文明时代。根据古籍记载推算,伏羲即位于公元前4852年;伏羲去世后,女娲氏、大庭氏、中央氏、栗陆氏等先后承袭伏羲帝号称王天下,共传承十七世1505年。

 

伏羲时代中后期,中华社会已经进入城市文明时代,庞大的都城出现于华夏大地的各个区域。随着伏羲政权的衰落,神农氏崛起于江汉地区,逐步统一了长江中游的各个政权,然后挥师北上打败了伏羲皇朝最后一位帝王无怀氏,登上天子之位被尊为“炎帝”,定都宛丘;因为宛丘为伏羲旧都而更名为陈,后迁都山东曲阜。神农氏炎帝去世之后,其子孙炎帝魁、炎帝承、炎帝明等先后继承帝王之位,共传承9世650年,至最后一代帝王炎帝榆罔时被黄帝所取代。

 

神农氏末期,炎帝榆岗势力衰弱,诸侯割据而不能征伐,蚩尤作乱而平息,甚至还被蚩尤赶出了都城。黄帝富国强兵主持正义,天下诸侯多有归附;他先后打败榆岗、诛杀蚩尤,历经五十二战征服天下诸侯,最后合符釜山铸鼎中原,于公元前2697年取代炎帝榆岗成为新的天子。黄帝去世后,其子少昊继承帝王之位,其后传承了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大禹等数代帝王,共传承了627年,于公元前2070年被大禹之子夏启所建立的夏朝所取代。其中,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是众多“五帝”之说中认可度最高的一种。

 

“三皇”被称之为“皇”,那么我们应该可以称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为“皇朝”:伏羲皇朝、炎帝皇朝和黄帝皇朝。从距今7000年左右伏羲皇朝建立,到距今4000多年前黄帝皇朝被夏王朝所取代,“三皇”政权统治中原传承了近3000年之久,是中国远古历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