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64-165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64-165
时间:2024-01-15   浏览:569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64-165

第七节   高昌少年装

高昌「奕棋图」组画中有两位游动于林间嬉戏、玩耍、活泼可爱的少年,为研究高昌儿童形象与穿着的服饰提供了珍贵资料。

“少年造型与服饰”。两少年体态健美、活泼好动,眉目清秀,黑黑的短发,赤裸着上身,露出白皙娇嫩的肌肤,充溢着童眞的稚气。

他们穿着白色地、红、蓝裥色条纹背带裤,肩背部系着两根红色背带,紧身合体,适合少年好动的个性。裤装布料似高昌自产的白迭花布所制,显出了地方特色。

吐鲁番是我国较早植棉和利用棉花纤维织布的地区。《梁书·高昌传》曰:「高昌,多草木,草实如,中丝如细鑪,多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白叠(白迭)即棉花,或称草棉。

“拂林狗“。少年中一位,怀抱一头毛色纯正、黑白相间、鬈曲毛茸茸的“拂林狗“,俗称“哈巴狗“。它是玩耍性的“宠物”,这在当时的高昌地区仅为贵族家园时尙的奢侈品。绘画的眞实描述,证实了高昌显贵家居玩赏

“拂林狗“,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性的文物资料,同时也揭开了高昌贵族生活的一面。《唐书·高昌传》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 年)「高昌王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6寸,长馀尺,性基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林国,中国有拂林狗自此始也。““拂林“,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 “拂林狗“在绘画中出现,是西域地区中外友好往来,频繁交流的又一例实证。

 

第八节   伏羲女娲绢画

--兼论人物造型与衣冠

「伏羲女娲绢画」,是一幅古代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式偶像,是华夏子民传说中的始祖神灵,渗透着古代传说和神话的诸多因素。

发现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娲绢画」,画面构图与中原地区同中有异,绢画中的人物面相,具有西域人的容貌特征,它是西域画师的杰作,是汉文化与西域文化融汇的结晶。

女娲满头乌黑的头发盘挽成高髻,梳理成「回鹘髻」,面部薄施粉妆、朱唇、红颊、细眉,额际间略见红色花子,是当时高昌时期流行的粉医妆。伏羲五官端正,头梳「平髻」,略见少许须须。两人均穿开襟宽袖上衣,腰间束系一条扇围裙。发式与衣饰组成一个完整的穿着形式。但是,在他们的下半部却笼上一层神秘色彩,呈现出一种连体蛇状交尾对称的组合形式。女娲右手拿矩,伏羲左手拿规,正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理相吻合,但其涵义极为深远,表示了「规天」、「矩地」以定方圆的开关性功绩,寓”了神的法度、规则、标准、礼仪等等。「天道成规,地道成矩」。2象征着人世间不可逾越的神所设置的天地之道。画幅上方绘有星星点点放射状圆圈和下方圆形物状相呼应,它们代表着日与月的符号,是传说中影响着人类生活、覆盖面极大的日月星辰,表示着崇拜、信仰与浩瀚的天宇,打破了一般规律的模式,创造具有立体感的天空境界。

无独有偶。「1953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研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

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它们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物的人类始祖形象是那么相像。于是早年被窃往国外,现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更加受到人们的瞩目,人们在新的意义上作了第二次发现,而且以『化生万物』为名,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 1983 年试刊号的首页捶图。”(注28)双螺旋线的形式,表示人类繁衍的符号,在伏羲女娲绢画中充满着这种符号,它又孕含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境界。绢画构图的萌发与显露,它以神话传说和天上、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丰富的想像,深邃的思想,创造出无比神奇的世界及给后人留下一个未知数,一个生物学的奥秘。

 

p.165 第九节  侍马图

「侍马图」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绢本屏风画。此画为每扇画面一鞍马、一侍马人,绘画展现西域马的体态、毛色、动态,还可窥见侍马人的衣冠服饰、人物造型与神态。仅举两例,以供赏析。

图307,侍马人头戴靑黑色幞头,是一种简便的折上巾,以此代冠,则属常服,是唐代流行的平民百姓的首服。他身穿白色圆领窄袖长袍,着黑色靴,左手执鞭,右手牵马,双目紧锁,低首匆忙地朝前赶路。伺马人辛劳与疾苦和疲于奔波的心理,融入他那面部神态之中。

同出于一个墓葬的另一幅唐代绢本屛风画「侍马图」图308,绘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少年侍马童。年少的马童满头靑靑短发梳于两侧,细眉圆脸,红朴朴的脸蛋,充满

手中执缰绳,凝神注视前方,停立驻足树旁等候主人乘骑

少年马童容貌、神态刻划看似天眞率意,透发一股盎然生气,神情藐藐,鲜明地勾勒出少年马童的个性体态。是一幅西域画师工笔佳作。

吐鲁番文化遗址出土唐代绢质屛风画,为全国所罕见。它替代了壁画用来装饰墓室,无论从内容到题材,都展现了丰富形象的光彩。景物及人的风韵汇合一体,氤氲着浓郁的诗的意境,又体现着鲜明的历史积沉。绢质屛风画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品,必然会形成内涵深蕴,个性别具的风格,传递出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媒介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风貌。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64-165

第七节   高昌少年装

高昌「奕棋图」组画中有两位游动于林间嬉戏、玩耍、活泼可爱的少年,为研究高昌儿童形象与穿着的服饰提供了珍贵资料。

“少年造型与服饰”。两少年体态健美、活泼好动,眉目清秀,黑黑的短发,赤裸着上身,露出白皙娇嫩的肌肤,充溢着童眞的稚气。

他们穿着白色地、红、蓝裥色条纹背带裤,肩背部系着两根红色背带,紧身合体,适合少年好动的个性。裤装布料似高昌自产的白迭花布所制,显出了地方特色。

吐鲁番是我国较早植棉和利用棉花纤维织布的地区。《梁书·高昌传》曰:「高昌,多草木,草实如,中丝如细鑪,多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白叠(白迭)即棉花,或称草棉。

“拂林狗“。少年中一位,怀抱一头毛色纯正、黑白相间、鬈曲毛茸茸的“拂林狗“,俗称“哈巴狗“。它是玩耍性的“宠物”,这在当时的高昌地区仅为贵族家园时尙的奢侈品。绘画的眞实描述,证实了高昌显贵家居玩赏

“拂林狗“,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性的文物资料,同时也揭开了高昌贵族生活的一面。《唐书·高昌传》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 年)「高昌王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6寸,长馀尺,性基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林国,中国有拂林狗自此始也。““拂林“,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 “拂林狗“在绘画中出现,是西域地区中外友好往来,频繁交流的又一例实证。

 

第八节   伏羲女娲绢画

--兼论人物造型与衣冠

「伏羲女娲绢画」,是一幅古代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式偶像,是华夏子民传说中的始祖神灵,渗透着古代传说和神话的诸多因素。

发现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娲绢画」,画面构图与中原地区同中有异,绢画中的人物面相,具有西域人的容貌特征,它是西域画师的杰作,是汉文化与西域文化融汇的结晶。

女娲满头乌黑的头发盘挽成高髻,梳理成「回鹘髻」,面部薄施粉妆、朱唇、红颊、细眉,额际间略见红色花子,是当时高昌时期流行的粉医妆。伏羲五官端正,头梳「平髻」,略见少许须须。两人均穿开襟宽袖上衣,腰间束系一条扇围裙。发式与衣饰组成一个完整的穿着形式。但是,在他们的下半部却笼上一层神秘色彩,呈现出一种连体蛇状交尾对称的组合形式。女娲右手拿矩,伏羲左手拿规,正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理相吻合,但其涵义极为深远,表示了「规天」、「矩地」以定方圆的开关性功绩,寓”了神的法度、规则、标准、礼仪等等。「天道成规,地道成矩」。2象征着人世间不可逾越的神所设置的天地之道。画幅上方绘有星星点点放射状圆圈和下方圆形物状相呼应,它们代表着日与月的符号,是传说中影响着人类生活、覆盖面极大的日月星辰,表示着崇拜、信仰与浩瀚的天宇,打破了一般规律的模式,创造具有立体感的天空境界。

无独有偶。「1953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研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

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它们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物的人类始祖形象是那么相像。于是早年被窃往国外,现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更加受到人们的瞩目,人们在新的意义上作了第二次发现,而且以『化生万物』为名,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 1983 年试刊号的首页捶图。”(注28)双螺旋线的形式,表示人类繁衍的符号,在伏羲女娲绢画中充满着这种符号,它又孕含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境界。绢画构图的萌发与显露,它以神话传说和天上、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丰富的想像,深邃的思想,创造出无比神奇的世界及给后人留下一个未知数,一个生物学的奥秘。

 

p.165 第九节  侍马图

「侍马图」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绢本屏风画。此画为每扇画面一鞍马、一侍马人,绘画展现西域马的体态、毛色、动态,还可窥见侍马人的衣冠服饰、人物造型与神态。仅举两例,以供赏析。

图307,侍马人头戴靑黑色幞头,是一种简便的折上巾,以此代冠,则属常服,是唐代流行的平民百姓的首服。他身穿白色圆领窄袖长袍,着黑色靴,左手执鞭,右手牵马,双目紧锁,低首匆忙地朝前赶路。伺马人辛劳与疾苦和疲于奔波的心理,融入他那面部神态之中。

同出于一个墓葬的另一幅唐代绢本屛风画「侍马图」图308,绘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少年侍马童。年少的马童满头靑靑短发梳于两侧,细眉圆脸,红朴朴的脸蛋,充满

手中执缰绳,凝神注视前方,停立驻足树旁等候主人乘骑

少年马童容貌、神态刻划看似天眞率意,透发一股盎然生气,神情藐藐,鲜明地勾勒出少年马童的个性体态。是一幅西域画师工笔佳作。

吐鲁番文化遗址出土唐代绢质屛风画,为全国所罕见。它替代了壁画用来装饰墓室,无论从内容到题材,都展现了丰富形象的光彩。景物及人的风韵汇合一体,氤氲着浓郁的诗的意境,又体现着鲜明的历史积沉。绢质屛风画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品,必然会形成内涵深蕴,个性别具的风格,传递出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媒介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