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中华远古文明史之六(源自网络)
中华远古文明史之六(源自网络)
时间:2022-12-09   浏览:807

伏羲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一天社

创始人,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 中华远古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是“神话传说”

 

伏羲时代的文明程度有多高?我敢说它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许多人的眼里,夏朝之前是茹毛饮血的原始蒙昧的社会,人类都穿着树叶或兽皮的做的衣服,拿着石头或木棍打猎或打架,用石头画杠或结绳记事计数,住在木头和茅草搭建的草棚里,吃着带血或半生不熟的果子或兽肉。但是看过本书第三章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在伏羲之前的燧人氏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相当高的前仰韶文化,远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原始落后。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到了伏羲时代,是不是应该更进步、更发达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仰韶文化说说伏羲时代的文明程度。

 

仰韶文化是因为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夏朝之前分布地域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的远古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十个省区。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从中原地区向四面八方辐射,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远古时期的第一次艺术浪潮,其艺术水平达到远古时期的巅峰。

 

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蕴含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被考古专家誉为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既是中国城市文明形成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精神成型的过程。专家认为,仰韶文化是我国远古时期影响极为深远的主干性文化,是多元一体“重瓣花朵”式远古文化发展格局的“花心”,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长期以来,仰韶文化成为认识、定位周边其他远古文化年代的比照标尺。

 

仰韶文化时期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后历时2000余年,是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可以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仰韶文化早期距今7000—6000年,以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开始阶段,彩陶以黑彩为主,图案多写实,如鱼、蛙、人面纹和几何纹等。

 

仰韶文化中期距今6000—5300年,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大发展阶段,彩陶以黑彩为主,还出现红彩、白衣彩陶等,图案主要是由几何纹构成的花卉形图案。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庙底沟彩陶的主题花卉图案描述的是玫瑰花的形象,因此有“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诗句。庙底沟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在后来中国历史演进的核心区域形成了空前统一的文化面貌,同时在外围地区也产生了对中原地区强烈的向心力,是早期中国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而庙底沟文化彩陶所代表的内涵,更标志着华夏主体族群的确立和早期中国文化共同体的开始形成,达到远古艺术的巅峰。

 

庙底沟文化分布范围大、影响范围广,东至山东江苏,西至青海甘肃,南越长江到达湖南中部,北抵燕山涵盖整个华北大平原,核心区位于今天的豫西、晋南和陕西东部,代表性遗址有河南三门峡庙底沟、灵宝西坡、陕西杨官寨以及山西西阴村等。值得一提的是,庙底沟文化的典型纹饰花瓣纹,影响了大半个中国,华夏族的得名都可能与之相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晋陕豫交界地区为核心,覆盖范围最广、人口规模最大,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最深厚的人力与物力基础;而这一区域,正是前仰韶文化时期大地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的交汇区。

 

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300—4600年,是彩陶的衰落阶段,以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为代表,彩陶以红彩为主,图案趋于简单,有条纹、网格纹、折线、圆点等。距今5300年左右,庙底沟核心地区的社会解体,引发大规模人群移动,促成西北地区的大范围整合。庙底沟人群的足迹北达河套地区,西南直至四川盆地西北缘;向西则越过陇山,进入洮河和湟水流域,并直入河西走廊到达三危山地区,也就是今日的甘肃敦煌市,打开了中国和欧亚腹地交流的通道。

 

仰韶时期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下面,我们从文字、铜器、陶器和龙图腾等几个方面,用现在考古证据进行说明;从这几个方面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认识伏羲时代的文明程度。

 

文字。安徽省蚌埠市双墩遗址距今6300多年,遗址出土了六百多个文字符号,是远古时期的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远古文字,对早期汉字的发现与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这些文字符号分别刻画在陶碗、陶钵和喇叭形高圈足内侧,其展示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记事记数、天文历法、地理位置等,反映了原始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各方面的特色,不但说明当时的文字已经非常丰富,而且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铜器。陕西省西安市姜寨遗址意外地发现了黄铜片、黄铜管金属物,是一件半圆残片及一根断裂铜管,专家们姜寨黄铜中也含有少量的砷,而且还是采用了固态还原工艺进行冶炼的,为人工冶炼制成,是我国已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金属。这说明在67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初步掌握了对铜的冶练、铸造技术。甘肃定西距今5300多年前的马家窑遗址,出土了一件刀状青铜器,说明至少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打造铜制兵器。虽然我们国家目前出土的远古铜器还非常稀少,但并不意味着是偶然出现的,说不定哪一天一次性出土大量时间更早的铜器制品,印证我们今天的结论。

 

城市。古籍中就有伏羲带领人民筑土为城的记载,今天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古城,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城头上遗址,距今有6000年之久,有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此后的郑州西山遗址、周口平粮台遗址、浙江良渚遗址、安徽凌家滩遗址等,都是距今五千多年的古城遗址。

 

彩陶。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出土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由此可以看出,仰韶时期的陶器,不但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且还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远古艺术品。

 

龙图腾。1987年5月,在河南省濮阳市的西水坡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之前,人们对龙的诞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西水坡6400年前龙虎图案的出土,说明龙的诞生远早于有些人说的黄帝时期,而与伏羲时期非常吻合。这不但说明了古籍记载的准确性,也更让我们对伏羲创造龙图腾深信不疑。墓主人以“龙”饰陪葬,说明早在6400多年前,“龙”的精神与文化就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仰韶文化在我们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水准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对周边和后世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亘古未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仰韶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她是如何扩展到如此广泛的区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她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她与伏羲王朝悠悠什么关系?

 

首先,从发展阶段来看,仰韶文化的前期代表半坡文化位于西安,鼎盛时期的庙底沟文化处于中原,这与伏羲兴起于西北、立都于中原基本一致。仰韶文化中心转移的轨迹与伏羲统一天下的轨迹相同,这不应该是巧合,而是必然。

 

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半坡文化距今7000年至6000年,而伏羲出生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6500年,也就是说伏羲出生的年代基本上是半坡文化的鼎盛时期。庙底沟文化距今6000年到5300年,而伏羲王朝被神农氏取代的时间正是庙底沟文化的末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伏羲成为华胥氏首领的年代,正是半坡文化的鼎盛时期;伏羲统一中原的过程中,也将先进的半坡文化带到了中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从而有了庙底沟文化的辉煌;而伏羲王朝末期,随着伏羲政权的衰落,仰韶文化也开始落后于周边地区。

 

第三,从古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伏羲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而不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正因为如此,仰韶文化才有可能如此辉煌并涵盖如此广阔的范围。反过来说,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了伏羲政权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强大的伏羲王朝,仰韶文化不可能成为中国远古艺术的巅峰,不可能扩展到如此广阔的地区,正是强大的伏羲王朝成就了辉煌的仰韶文化。

 

所以,通过对伏羲王朝帝王世系和仰韶文化的介绍,我们对于上一章文末提到的问题,就可以有了答案:伏羲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干,伏羲也因此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成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奠基者之一。当然,必然还有人怀疑伏羲王朝的存在,下一章我们就梳理伏羲王朝的帝王世系,通过介绍伏羲王朝十七代帝王的传承和兴衰,证明伏羲王朝的真实存在。

 

 上一集

他奠定了中华文明万年根基

下一集

中国第一王朝的传承与兴衰

伏羲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一天社

创始人,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 中华远古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是“神话传说”

 

伏羲时代的文明程度有多高?我敢说它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许多人的眼里,夏朝之前是茹毛饮血的原始蒙昧的社会,人类都穿着树叶或兽皮的做的衣服,拿着石头或木棍打猎或打架,用石头画杠或结绳记事计数,住在木头和茅草搭建的草棚里,吃着带血或半生不熟的果子或兽肉。但是看过本书第三章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在伏羲之前的燧人氏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相当高的前仰韶文化,远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原始落后。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到了伏羲时代,是不是应该更进步、更发达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仰韶文化说说伏羲时代的文明程度。

 

仰韶文化是因为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夏朝之前分布地域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的远古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十个省区。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从中原地区向四面八方辐射,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远古时期的第一次艺术浪潮,其艺术水平达到远古时期的巅峰。

 

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蕴含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被考古专家誉为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既是中国城市文明形成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精神成型的过程。专家认为,仰韶文化是我国远古时期影响极为深远的主干性文化,是多元一体“重瓣花朵”式远古文化发展格局的“花心”,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长期以来,仰韶文化成为认识、定位周边其他远古文化年代的比照标尺。

 

仰韶文化时期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后历时2000余年,是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可以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仰韶文化早期距今7000—6000年,以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开始阶段,彩陶以黑彩为主,图案多写实,如鱼、蛙、人面纹和几何纹等。

 

仰韶文化中期距今6000—5300年,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大发展阶段,彩陶以黑彩为主,还出现红彩、白衣彩陶等,图案主要是由几何纹构成的花卉形图案。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庙底沟彩陶的主题花卉图案描述的是玫瑰花的形象,因此有“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诗句。庙底沟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在后来中国历史演进的核心区域形成了空前统一的文化面貌,同时在外围地区也产生了对中原地区强烈的向心力,是早期中国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而庙底沟文化彩陶所代表的内涵,更标志着华夏主体族群的确立和早期中国文化共同体的开始形成,达到远古艺术的巅峰。

 

庙底沟文化分布范围大、影响范围广,东至山东江苏,西至青海甘肃,南越长江到达湖南中部,北抵燕山涵盖整个华北大平原,核心区位于今天的豫西、晋南和陕西东部,代表性遗址有河南三门峡庙底沟、灵宝西坡、陕西杨官寨以及山西西阴村等。值得一提的是,庙底沟文化的典型纹饰花瓣纹,影响了大半个中国,华夏族的得名都可能与之相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晋陕豫交界地区为核心,覆盖范围最广、人口规模最大,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最深厚的人力与物力基础;而这一区域,正是前仰韶文化时期大地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的交汇区。

 

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300—4600年,是彩陶的衰落阶段,以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为代表,彩陶以红彩为主,图案趋于简单,有条纹、网格纹、折线、圆点等。距今5300年左右,庙底沟核心地区的社会解体,引发大规模人群移动,促成西北地区的大范围整合。庙底沟人群的足迹北达河套地区,西南直至四川盆地西北缘;向西则越过陇山,进入洮河和湟水流域,并直入河西走廊到达三危山地区,也就是今日的甘肃敦煌市,打开了中国和欧亚腹地交流的通道。

 

仰韶时期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下面,我们从文字、铜器、陶器和龙图腾等几个方面,用现在考古证据进行说明;从这几个方面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认识伏羲时代的文明程度。

 

文字。安徽省蚌埠市双墩遗址距今6300多年,遗址出土了六百多个文字符号,是远古时期的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远古文字,对早期汉字的发现与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这些文字符号分别刻画在陶碗、陶钵和喇叭形高圈足内侧,其展示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记事记数、天文历法、地理位置等,反映了原始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各方面的特色,不但说明当时的文字已经非常丰富,而且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铜器。陕西省西安市姜寨遗址意外地发现了黄铜片、黄铜管金属物,是一件半圆残片及一根断裂铜管,专家们姜寨黄铜中也含有少量的砷,而且还是采用了固态还原工艺进行冶炼的,为人工冶炼制成,是我国已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金属。这说明在67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初步掌握了对铜的冶练、铸造技术。甘肃定西距今5300多年前的马家窑遗址,出土了一件刀状青铜器,说明至少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打造铜制兵器。虽然我们国家目前出土的远古铜器还非常稀少,但并不意味着是偶然出现的,说不定哪一天一次性出土大量时间更早的铜器制品,印证我们今天的结论。

 

城市。古籍中就有伏羲带领人民筑土为城的记载,今天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古城,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城头上遗址,距今有6000年之久,有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此后的郑州西山遗址、周口平粮台遗址、浙江良渚遗址、安徽凌家滩遗址等,都是距今五千多年的古城遗址。

 

彩陶。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出土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由此可以看出,仰韶时期的陶器,不但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且还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远古艺术品。

 

龙图腾。1987年5月,在河南省濮阳市的西水坡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之前,人们对龙的诞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西水坡6400年前龙虎图案的出土,说明龙的诞生远早于有些人说的黄帝时期,而与伏羲时期非常吻合。这不但说明了古籍记载的准确性,也更让我们对伏羲创造龙图腾深信不疑。墓主人以“龙”饰陪葬,说明早在6400多年前,“龙”的精神与文化就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仰韶文化在我们中华文明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水准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对周边和后世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亘古未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仰韶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她是如何扩展到如此广泛的区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她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她与伏羲王朝悠悠什么关系?

 

首先,从发展阶段来看,仰韶文化的前期代表半坡文化位于西安,鼎盛时期的庙底沟文化处于中原,这与伏羲兴起于西北、立都于中原基本一致。仰韶文化中心转移的轨迹与伏羲统一天下的轨迹相同,这不应该是巧合,而是必然。

 

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半坡文化距今7000年至6000年,而伏羲出生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6500年,也就是说伏羲出生的年代基本上是半坡文化的鼎盛时期。庙底沟文化距今6000年到5300年,而伏羲王朝被神农氏取代的时间正是庙底沟文化的末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伏羲成为华胥氏首领的年代,正是半坡文化的鼎盛时期;伏羲统一中原的过程中,也将先进的半坡文化带到了中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从而有了庙底沟文化的辉煌;而伏羲王朝末期,随着伏羲政权的衰落,仰韶文化也开始落后于周边地区。

 

第三,从古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伏羲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而不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正因为如此,仰韶文化才有可能如此辉煌并涵盖如此广阔的范围。反过来说,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了伏羲政权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强大的伏羲王朝,仰韶文化不可能成为中国远古艺术的巅峰,不可能扩展到如此广阔的地区,正是强大的伏羲王朝成就了辉煌的仰韶文化。

 

所以,通过对伏羲王朝帝王世系和仰韶文化的介绍,我们对于上一章文末提到的问题,就可以有了答案:伏羲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干,伏羲也因此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成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奠基者之一。当然,必然还有人怀疑伏羲王朝的存在,下一章我们就梳理伏羲王朝的帝王世系,通过介绍伏羲王朝十七代帝王的传承和兴衰,证明伏羲王朝的真实存在。

 

 上一集

他奠定了中华文明万年根基

下一集

中国第一王朝的传承与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