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人的城市
人的城市
时间:2023-05-18   浏览:670

人的城市

傅 熙

近年来,上海的建设令人欣喜,那一座座的高楼拔地而起,高架路、大桥、地铁、广场……几乎令人眼花缭乱。现代化的大上海是多么诱人。

然而,现代化的大都市,归结起来,最关键的也许就是人本身。如何发展、变革上海,其出发点首先在上海人自己。记得在古希腊的德尔变圣地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其实,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人自己,城市的建设也同样如此。

当今的上海,有好多方面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也有做得不尽人意之处。

城市中的人行天桥,其实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车辆多了,在十字路口行人不得不让车辆行驶,而人往高处走。这种做法其实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车出发”。在上海这许多人行天桥中,南京路西藏路这一座,却做得有些特别,在这个十字路口,人们过马路上天桥是从商店里进去的,而无论是市百一店、新世界城、精品商厦等,都有电梯或自动扶梯,把你送上天桥,不但不费力,而且还可以逛商店、购物。这就是从行人出发,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中设法关心人。特别是新建成的新世界城,在天桥接头处还做了廊,有顶盖,雨天淋不到雨,夏天少晒到太阳。廊的中间还设有自动人行通道,把你送入店内。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距离,但这种“意”人们能“领”。当然这也是出于商业之招徕。

人民广场下面有个地下商城,城中有香港名店街。这条“街”的环境,真乃是人们购物的理想环境,不但形式美,而且整洁、气氛好。人们都轻声说话,还时有轻轻的背景音乐相伴,令人感到闲适,有自我。我第一次到这里,适逢雨天,大家都拿着湿淋淋的雨伞,走到门口,有服务员提供塑料袋,让你的湿伞套人袋中。相对说来,有的商店就不尽如人意了,不但环境格调不高,更感不适的是那几只高音唰叭,不时播放着流行歌曲、震耳欲聋。这不仅起不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反而会吓跑好多顾客。城市之美,一个是“硬环境”即形式的,另一个是“软环境”即人际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上海外滩之美,为天下人所共识。前些年改造了沿江休闲带,不难看出,出于对外滩之美的“表达”,人们身临江滨,或坐或站或行,无论上海人还是外地人,都会有沁人心脾之感。然而,也有人提出这里没有树荫,夏天太阳晒得难以忍受,这倒也是。能不能选择一些地方集中地植一些树丛呢?这不但能遮阳,还能使那些硬线条的建筑物软化,更富有人情味,而且有层次。景贵有掩映,含蓄一点,更有入画之感。

说到城市树林,还联想到茂名南路这条林荫道,若从此处观瑞金宾馆,这硬梆梆的“玻璃盒子”,在树林中若隐若现,无形中增添了许多人情味。

城市的密度,应当真有节奏感。有些地方密、有些地方疏,这如中国画之章法,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在商业区,建筑密集,增加热闹感,轰轰烈烈,烘托出商业氛围,然而,即便是这些热闹的市中心商业区,也得密中有疏。淮海路思南路口的那一小块空地是十分宝贵的,不但用于绿化、休闲,也同时起到观景的作用,在这些开阔地,人们才“发现”城市形态,城市和建筑之美,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吧。

近代的上海,也留下许多可贵之处。金陵东路的庭式人行道,给人带来几方面的好处:一是下雨不愁,二是对购物更有情趣,三是增加了街道空间层次感。廊这种空间形式,从城市来说既有物质性作用,又有共享和休闲的精神性作用。当然,金陵东路的廊式街有些陈旧了,而且空间处理得还不够动人,所以要改造,但这种廊式街无疑是可取的。

上海在变样,在走向现代化,令人鼓舞。然而重要的是它的目的:为人。一切的变革最终是为了人,为了人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这也是城市美学的出发点。

人的城市

傅 熙

近年来,上海的建设令人欣喜,那一座座的高楼拔地而起,高架路、大桥、地铁、广场……几乎令人眼花缭乱。现代化的大上海是多么诱人。

然而,现代化的大都市,归结起来,最关键的也许就是人本身。如何发展、变革上海,其出发点首先在上海人自己。记得在古希腊的德尔变圣地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其实,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人自己,城市的建设也同样如此。

当今的上海,有好多方面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也有做得不尽人意之处。

城市中的人行天桥,其实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车辆多了,在十字路口行人不得不让车辆行驶,而人往高处走。这种做法其实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车出发”。在上海这许多人行天桥中,南京路西藏路这一座,却做得有些特别,在这个十字路口,人们过马路上天桥是从商店里进去的,而无论是市百一店、新世界城、精品商厦等,都有电梯或自动扶梯,把你送上天桥,不但不费力,而且还可以逛商店、购物。这就是从行人出发,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中设法关心人。特别是新建成的新世界城,在天桥接头处还做了廊,有顶盖,雨天淋不到雨,夏天少晒到太阳。廊的中间还设有自动人行通道,把你送入店内。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距离,但这种“意”人们能“领”。当然这也是出于商业之招徕。

人民广场下面有个地下商城,城中有香港名店街。这条“街”的环境,真乃是人们购物的理想环境,不但形式美,而且整洁、气氛好。人们都轻声说话,还时有轻轻的背景音乐相伴,令人感到闲适,有自我。我第一次到这里,适逢雨天,大家都拿着湿淋淋的雨伞,走到门口,有服务员提供塑料袋,让你的湿伞套人袋中。相对说来,有的商店就不尽如人意了,不但环境格调不高,更感不适的是那几只高音唰叭,不时播放着流行歌曲、震耳欲聋。这不仅起不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反而会吓跑好多顾客。城市之美,一个是“硬环境”即形式的,另一个是“软环境”即人际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上海外滩之美,为天下人所共识。前些年改造了沿江休闲带,不难看出,出于对外滩之美的“表达”,人们身临江滨,或坐或站或行,无论上海人还是外地人,都会有沁人心脾之感。然而,也有人提出这里没有树荫,夏天太阳晒得难以忍受,这倒也是。能不能选择一些地方集中地植一些树丛呢?这不但能遮阳,还能使那些硬线条的建筑物软化,更富有人情味,而且有层次。景贵有掩映,含蓄一点,更有入画之感。

说到城市树林,还联想到茂名南路这条林荫道,若从此处观瑞金宾馆,这硬梆梆的“玻璃盒子”,在树林中若隐若现,无形中增添了许多人情味。

城市的密度,应当真有节奏感。有些地方密、有些地方疏,这如中国画之章法,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通风”。在商业区,建筑密集,增加热闹感,轰轰烈烈,烘托出商业氛围,然而,即便是这些热闹的市中心商业区,也得密中有疏。淮海路思南路口的那一小块空地是十分宝贵的,不但用于绿化、休闲,也同时起到观景的作用,在这些开阔地,人们才“发现”城市形态,城市和建筑之美,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吧。

近代的上海,也留下许多可贵之处。金陵东路的庭式人行道,给人带来几方面的好处:一是下雨不愁,二是对购物更有情趣,三是增加了街道空间层次感。廊这种空间形式,从城市来说既有物质性作用,又有共享和休闲的精神性作用。当然,金陵东路的廊式街有些陈旧了,而且空间处理得还不够动人,所以要改造,但这种廊式街无疑是可取的。

上海在变样,在走向现代化,令人鼓舞。然而重要的是它的目的:为人。一切的变革最终是为了人,为了人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这也是城市美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