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失败的例子 注
失败的例子 注
时间:2023-05-19   浏览:637

失败的例子  注:本处占位置,应该上10.25号文,待换!

王元化 新民晚报 1995.10.25

 

程砚秋在一九三三年回国后写的《赴欧考察戏剧音乐报告书》中说:“当我把我们的净幔告诉兑勒、莱因赫特等许多欧洲戏剧家的时候,他们曾表示意外的倾服和羡慕。至干赖鲁亚先生更是极端称许。认为这是改良欧洲戏剧的门径,”在举出许多例子后,程砚秋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如果采用欧洲的市景以改良戏剧,那无异饮毒酒而自杀。"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本世纪初以来京剧改良工作就开始进行了。这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把写意布景改为写实布景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可是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一位爱好京剧的红学家曾发表一篇文章说,他有一次看京戏,背景变成了写实的,画上了大片丛林、丛林中有道路,但戏里的人物不在道路上走,却在丛林前大跑圆场。他问道:“难道不是疯了?”

 

据传,梅兰芳早年也曾试图改革京剧的布景,引进写实的装置与道具。民国初,他上演齐如山编的新戏《俊袭人》台上市置两间相连的房间,一间卧室,一间书房,把家里辍玉轩中的花型、紫檀木器、太师椅、多宝格也提到台上。这出戏有四个人物,梅兰芳扮袭人,姜妙香扮宝玉,肖长华扮茗烟,姚玉芙扮四儿,阵容也算不错了,满想一炮打响。没料到因限于市景,演技施展不开。那三人上上下下成了活道具,梅兰芳也只能在两间屋里活动。没有机会使身段,只卖几段唱腔。演完。梅兰芳觉得不理想,就挂起来不再演了。五十年代北京排现代戏《雪花》由裘盛戎主演。当时剧坛正流行人布景。剧团内有人要用写实布量,飘落雪花也用实的,裘盛戎知道了。就对舞美设计说:“布景用实在的,再下雪,在台上要我干什么?"

 

京剧不仅在舞台布景上应是虚拟性的,其他方面如身段、唱腔、服饰等等,也都应是虚拟性程式化写意型的。这才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戈登克莱在美国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曾说:“中国戏剧(指京剧)摒弃了一切摹仿手段。”这位驰名当代的戏剧家不仅观察敏锐,而且也卓有识见。就以服饰来说,写实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这里也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相传抗战初,马连良准备上演吴幻荪改编的《临潼山》,这出戏是采自《隋唐演义》秦琼救李渊的故事。配角邀请的都是名演员。马连良为了使整个演出于史有据,特地跑到兑州,去考察李渊的服饰。回来新绣黄靠,改用四方靠旗。满想使观众耳目一新,谁想到演出的失败就坏在这四面方旗上了。原来武将扎靠背后靠旗都是三角形的,动作方便,起打也利落。背上四面方常旗后,不仅转动不灵,而且起打时所占空间较大,使对手不敢常近他,怕碰坏了靠旗,这么一来,起打也就显得松懈了。后来人说马连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他办了方旗这么一件湖涂事,头一场演完就后悔了。从此他就挂起不再唱了。

 

京剧中有些老路子也有背离写意原则,按照写实办法去表演的。相传余叔岩的四弟余胜孙唱《南阳关》,就是按照老路子,把小孩绑在身上,背着起打。周志辅的《杨小楼传》就记载着这件事。周亲眼看过余胜孙就是这么唱的。他说:“实在有点不顺眼。”后来老艺人把这种不合理的办法改过来,用“喜神”(又名彩人儿”即布偶)来代替真的小孩。这种改革是完全必要的。

失败的例子  注:本处占位置,应该上10.25号文,待换!

王元化 新民晚报 1995.10.25

 

程砚秋在一九三三年回国后写的《赴欧考察戏剧音乐报告书》中说:“当我把我们的净幔告诉兑勒、莱因赫特等许多欧洲戏剧家的时候,他们曾表示意外的倾服和羡慕。至干赖鲁亚先生更是极端称许。认为这是改良欧洲戏剧的门径,”在举出许多例子后,程砚秋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如果采用欧洲的市景以改良戏剧,那无异饮毒酒而自杀。"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本世纪初以来京剧改良工作就开始进行了。这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把写意布景改为写实布景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可是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一位爱好京剧的红学家曾发表一篇文章说,他有一次看京戏,背景变成了写实的,画上了大片丛林、丛林中有道路,但戏里的人物不在道路上走,却在丛林前大跑圆场。他问道:“难道不是疯了?”

 

据传,梅兰芳早年也曾试图改革京剧的布景,引进写实的装置与道具。民国初,他上演齐如山编的新戏《俊袭人》台上市置两间相连的房间,一间卧室,一间书房,把家里辍玉轩中的花型、紫檀木器、太师椅、多宝格也提到台上。这出戏有四个人物,梅兰芳扮袭人,姜妙香扮宝玉,肖长华扮茗烟,姚玉芙扮四儿,阵容也算不错了,满想一炮打响。没料到因限于市景,演技施展不开。那三人上上下下成了活道具,梅兰芳也只能在两间屋里活动。没有机会使身段,只卖几段唱腔。演完。梅兰芳觉得不理想,就挂起来不再演了。五十年代北京排现代戏《雪花》由裘盛戎主演。当时剧坛正流行人布景。剧团内有人要用写实布量,飘落雪花也用实的,裘盛戎知道了。就对舞美设计说:“布景用实在的,再下雪,在台上要我干什么?"

 

京剧不仅在舞台布景上应是虚拟性的,其他方面如身段、唱腔、服饰等等,也都应是虚拟性程式化写意型的。这才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戈登克莱在美国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曾说:“中国戏剧(指京剧)摒弃了一切摹仿手段。”这位驰名当代的戏剧家不仅观察敏锐,而且也卓有识见。就以服饰来说,写实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这里也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相传抗战初,马连良准备上演吴幻荪改编的《临潼山》,这出戏是采自《隋唐演义》秦琼救李渊的故事。配角邀请的都是名演员。马连良为了使整个演出于史有据,特地跑到兑州,去考察李渊的服饰。回来新绣黄靠,改用四方靠旗。满想使观众耳目一新,谁想到演出的失败就坏在这四面方旗上了。原来武将扎靠背后靠旗都是三角形的,动作方便,起打也利落。背上四面方常旗后,不仅转动不灵,而且起打时所占空间较大,使对手不敢常近他,怕碰坏了靠旗,这么一来,起打也就显得松懈了。后来人说马连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他办了方旗这么一件湖涂事,头一场演完就后悔了。从此他就挂起不再唱了。

 

京剧中有些老路子也有背离写意原则,按照写实办法去表演的。相传余叔岩的四弟余胜孙唱《南阳关》,就是按照老路子,把小孩绑在身上,背着起打。周志辅的《杨小楼传》就记载着这件事。周亲眼看过余胜孙就是这么唱的。他说:“实在有点不顺眼。”后来老艺人把这种不合理的办法改过来,用“喜神”(又名彩人儿”即布偶)来代替真的小孩。这种改革是完全必要的。

上一篇:以神传真下一篇:失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