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78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78
时间:2024-01-15   浏览:557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78

「汉代绢袍」,发现于楼兰孤台墓地,据参加发掘的吕恩国记载:「此绢袍形式为左衽开襟,窄长袖,衣袍呈筒状,即肩宽与下褫近于相等。袍身为绿色绢缝制,领边与下褫、袖口均以黄色绢镶饰,因未缝钮扣,特在腰围两侧缝缀黄色、紫色网带,以束紧腰身。绢袍长15宽8.5袖各长65厘米。」又称绢质小冥衣,埋葬时逝者穿着。

相当于汉代的孤台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绢袍,是西域民族胡服式的衣饰款式,这种左衽开襟的绢袍,应是本地域民族服饰的一种模式,是又一例左衽胡服的出土实物,它的流行与传播,成为新疆民族服饰主要款式之一。至于制衣的丝网质料,则是来自中原内地。当时的楼兰曾是汉代三十六国之一,是早期「丝网之路」交通要冲。楼兰古城曾经繁荣了几个世纪,随着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这座历史上记载的城驿,已渐渐消失,四周是一片荒野与戈壁。自本世纪初陆续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它不仅震

惊世界,吸引着考古、历史等学界人士踏勘与探寻,而且渐渐揭开楼兰古国神奇之「谜」。「汉代绢袍」的发现,展现了鲜为人知的西域民族衣袍左衽的形式,衣饰质料为绢丝质地,它是服饰文明的特征,又是西域与中原交的物件,焕发出服饰文化的交流是横跨疆域的意义。

「革靴」,同一墓葬出土的革靴,其形式为半腰中间对缝,有明显的褶纹。以结实的牛皮作底,靴面震柔软的羊皮制成,内中铺放毛毡以保暖,靴底以麻线缝缀,使其具有防潮御寒的特点。

革靴的出现,证实了当时的畜牧业发达,当地人具有制与鞣革皮张的手工技艺,又呈现草原游牧民族穿靴的习俗,展现了楼兰人服饰文化的时代风貌。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78

「汉代绢袍」,发现于楼兰孤台墓地,据参加发掘的吕恩国记载:「此绢袍形式为左衽开襟,窄长袖,衣袍呈筒状,即肩宽与下褫近于相等。袍身为绿色绢缝制,领边与下褫、袖口均以黄色绢镶饰,因未缝钮扣,特在腰围两侧缝缀黄色、紫色网带,以束紧腰身。绢袍长15宽8.5袖各长65厘米。」又称绢质小冥衣,埋葬时逝者穿着。

相当于汉代的孤台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绢袍,是西域民族胡服式的衣饰款式,这种左衽开襟的绢袍,应是本地域民族服饰的一种模式,是又一例左衽胡服的出土实物,它的流行与传播,成为新疆民族服饰主要款式之一。至于制衣的丝网质料,则是来自中原内地。当时的楼兰曾是汉代三十六国之一,是早期「丝网之路」交通要冲。楼兰古城曾经繁荣了几个世纪,随着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这座历史上记载的城驿,已渐渐消失,四周是一片荒野与戈壁。自本世纪初陆续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它不仅震

惊世界,吸引着考古、历史等学界人士踏勘与探寻,而且渐渐揭开楼兰古国神奇之「谜」。「汉代绢袍」的发现,展现了鲜为人知的西域民族衣袍左衽的形式,衣饰质料为绢丝质地,它是服饰文明的特征,又是西域与中原交的物件,焕发出服饰文化的交流是横跨疆域的意义。

「革靴」,同一墓葬出土的革靴,其形式为半腰中间对缝,有明显的褶纹。以结实的牛皮作底,靴面震柔软的羊皮制成,内中铺放毛毡以保暖,靴底以麻线缝缀,使其具有防潮御寒的特点。

革靴的出现,证实了当时的畜牧业发达,当地人具有制与鞣革皮张的手工技艺,又呈现草原游牧民族穿靴的习俗,展现了楼兰人服饰文化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