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国际服装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021-66283326

当前位置: 首页 > 藝苑掇英 > 书籍 >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00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00
时间:2024-01-15   浏览:567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00
语,致使整个锦面富丽堂皇、流光溢彩。整幅锦以其奇诡的造型、流畅的纹饰、浓郁的写实与抽象意味相融的特征,呈现出深邃、悠远、虚幻与绚丽的艺术效果。

“鱼蛙纹锦“,出土于楼兰古城郊孤台墓地。锦面以褐色作底,显现黄、蓝、淡绿色纹饰。纹饰以游动的双双鱼蛙为主体,间杂水中的波纹。鱼蛙纹在写实的主点上,使其鱼的头部与鱼身、鱼尾简单化、图案化,舒畅悦目,又生动灵巧,激起观者内心深处层层波澜,获得某种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鱼蛙纹锦“,寓意吉庆有馀、富贵双全等民间美好理想。

“璧玉文锦”,发现于楼兰古城郊孤台墓地。锦面以蓝色作底,以淡绿、橘黄色显花。璧玉佩饰,是古代地位、尊贵、富丽、高尚的表征。锦面璧玉纹饰为主体,以鹿头纹锦带穿饰其间,追求富丽的精神气质,产生一种娴静、典雅的纹饰效果,具有一种繁荣浓艳、弘丽温雅的形色之美。

“鹿纹锦“,出土于楼兰古城郊孤台墓地。锦面以蓝色为地,黄绿、茶色显花。纹饰突出美丽的鹿角、鹿的头部与神态,显现跃动的前蹄与身躯的健朗、发达,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

“羊纹锦“,出土于楼兰古城郊台墓地。以暗蓝色为底,锦面以黄色显花。纹样以羊为主体,双双显现在菱形格内,对羊半蹲,后腿翘起,舒畅了对羊的体态,却又十分传神,显得活泼有趣。

p.108

第一节北凉泥俑

两汉统一新疆,使其正式隷属中国版图。自此,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连系始终没有中断。

魏晋时代 386 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西域一些地区曾派员到北魏首府平城朝贡。从魏晋到隋朝建立,中国处于南北朝对峙近二百年的时间,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仍延续不断。下面介绍这一时期出土的服

饰与泥、木俑穿着衣饰特征。

“北凉泥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高昌太守且渠封戴墓。北凉时期约为公元5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的晋代·且渠封戴为匈奴族后裔。四件泥俑的发现,为北凉时期匈奴族衣着穿戴提供了形象资料。

两男泥俑为长圆脸,高鼻梁,其中一俑头戴「幅巾」,即用整幅的巾往额后包发,将巾紧束,馀幅使其自然垂后。「巾」为汉、晋中原首饰,后来又发现为「平巾帻」、「平上帻」等式样,巾与帻形式甚多,主要有软裹、硬裹之分,软裹用巾,硬裹则以藤制。衣着左衽交领襦,下

穿裤;另男俑披发束后,也穿左衽交领襦,下穿裤,为流行的裤褶胡服。两女俑高约16厘米,其中一女俑脸型瘦削,突出高鼻樑,穿左衽交领襦,发式为中分两侧,再梳向头后;另女俑为圆脸型,也突出高鼻樑,穿着圆领襦。泥俑形象质朴、古拙,是当时游牧、逐迁于吐鲁番盆地的匈奴人物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的生活投影,是珍贵的文物资料。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p.100
语,致使整个锦面富丽堂皇、流光溢彩。整幅锦以其奇诡的造型、流畅的纹饰、浓郁的写实与抽象意味相融的特征,呈现出深邃、悠远、虚幻与绚丽的艺术效果。

“鱼蛙纹锦“,出土于楼兰古城郊孤台墓地。锦面以褐色作底,显现黄、蓝、淡绿色纹饰。纹饰以游动的双双鱼蛙为主体,间杂水中的波纹。鱼蛙纹在写实的主点上,使其鱼的头部与鱼身、鱼尾简单化、图案化,舒畅悦目,又生动灵巧,激起观者内心深处层层波澜,获得某种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鱼蛙纹锦“,寓意吉庆有馀、富贵双全等民间美好理想。

“璧玉文锦”,发现于楼兰古城郊孤台墓地。锦面以蓝色作底,以淡绿、橘黄色显花。璧玉佩饰,是古代地位、尊贵、富丽、高尚的表征。锦面璧玉纹饰为主体,以鹿头纹锦带穿饰其间,追求富丽的精神气质,产生一种娴静、典雅的纹饰效果,具有一种繁荣浓艳、弘丽温雅的形色之美。

“鹿纹锦“,出土于楼兰古城郊孤台墓地。锦面以蓝色为地,黄绿、茶色显花。纹饰突出美丽的鹿角、鹿的头部与神态,显现跃动的前蹄与身躯的健朗、发达,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

“羊纹锦“,出土于楼兰古城郊台墓地。以暗蓝色为底,锦面以黄色显花。纹样以羊为主体,双双显现在菱形格内,对羊半蹲,后腿翘起,舒畅了对羊的体态,却又十分传神,显得活泼有趣。

p.108

第一节北凉泥俑

两汉统一新疆,使其正式隷属中国版图。自此,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连系始终没有中断。

魏晋时代 386 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西域一些地区曾派员到北魏首府平城朝贡。从魏晋到隋朝建立,中国处于南北朝对峙近二百年的时间,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仍延续不断。下面介绍这一时期出土的服

饰与泥、木俑穿着衣饰特征。

“北凉泥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高昌太守且渠封戴墓。北凉时期约为公元5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的晋代·且渠封戴为匈奴族后裔。四件泥俑的发现,为北凉时期匈奴族衣着穿戴提供了形象资料。

两男泥俑为长圆脸,高鼻梁,其中一俑头戴「幅巾」,即用整幅的巾往额后包发,将巾紧束,馀幅使其自然垂后。「巾」为汉、晋中原首饰,后来又发现为「平巾帻」、「平上帻」等式样,巾与帻形式甚多,主要有软裹、硬裹之分,软裹用巾,硬裹则以藤制。衣着左衽交领襦,下

穿裤;另男俑披发束后,也穿左衽交领襦,下穿裤,为流行的裤褶胡服。两女俑高约16厘米,其中一女俑脸型瘦削,突出高鼻樑,穿左衽交领襦,发式为中分两侧,再梳向头后;另女俑为圆脸型,也突出高鼻樑,穿着圆领襦。泥俑形象质朴、古拙,是当时游牧、逐迁于吐鲁番盆地的匈奴人物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的生活投影,是珍贵的文物资料。